“第十六届北京高校教学名师”陈青君:用科研支撑教学  培育应用型人才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1-08  点击量:

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以学生的收获感为教学目标,注重以关键问题为导向,课堂上实施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优秀。她注重依托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验案例、素材和材料,提高了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她就是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陈青君教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青君特别注重通过鼓励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食用菌的兴趣和获得感。“我会把我们自主研发的蘑菇仓作为奖品激励学生,既可以让学生有收获感,又可以宣传食用菌科普和菌文化,对都市农业都市食用菌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在教学中,陈青君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理论课讲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始对实验进行总体设计、描绘实验的思维导图和实验操作步骤,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动手能力。实验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科研思路整理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青君是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市扶贫助残科技服务工作爱心专家。在她看来,解决产业难题,科研才有价值。多年来,她始终奔波于学校与农村之间,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服务,带动农民致富,将产业发展难题转化为科研动力,推动产业发展,“让农业科技从实验室一直走到田间地头上去”是她的一大心愿。

结合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的培训工作,她常常把教学课堂制作的实验视频、课件运用到农民技术员的培训活动中。如《食用菌栽培学》在线课程制作的母种培养基视频、平菇袋培技术等运用到一线农业技术员和农户的线上培训、职业培训等。

多年来陈青君教授将教学科研与育人相结合,她常说科研是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的最好平台,她一直将最新科研成果带进课堂,将学生研究聚焦到产业发展的难题上,她的研究生经常在密云和滦平蘑菇基地进行蹲点实验三个月以上,而她的博士生经常在基地一待就是六个多月。

“做大型野生真菌调查的时候,我们在延庆四海发现当地的村民对牛肝菌、铆钉菇、猪苓非常的感兴趣。我就想,我们的研究生也以此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方向,做毕业论文。”陈青君帮四海建了一个实验室,带领研究生帮他们培训了两个当地的技术员,“这样我们不在的时候,技术员都可以做菌种了,我们的研究生也多了一个实习基地。”

她说:“我要求研究生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选论文课题,在基地要蹲点,要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过程当中,他们在蹲点的过程中,不仅把自己实验设计所需要的样品采回来了,同时也了解了全部生产过程,他们为基地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学生通过在生产一线的科学实验和数据采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研究更加接地气。在她指导下,学生结合研究开发了适合于都市的食用菌科普产品,获得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华北片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二等奖、全国农科学子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多年来,陈青君教授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近三年,她指导下的十三名本科生,有六人考取研究生,发表论文三篇,她指导的十二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十余篇。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她的人生目标,也是她最大的收获与满足。

香港六和合资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9 香港六和合资料